网络小说应该怎么看?

最近有一则新闻,起点中文网和美国网站wuxiaworld.com合作,向美国人民输出国产网络小说了。如果怀疑这是起点的商业推广,可以看看粉丝向的reddit上小说翻译版,整版的《我欲封天》《帝霸》中夹杂三四个日韩小说的帖。这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文化输出已经从“一小撮中国文化爱好者”家里的螺蛳道场,升级为面向大众的商业产品。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 文化、 书籍?第三, 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这三个问题属于马斯洛模型比较上面的“情感归属、自尊、认知、审美”需求,模型里更为基础的“生存和安全”的满足,从改革开放算起,花了二三十年。更高级的让世界人民追国产大片的过程,只会更加艰难,但输出网络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局限

先说说网络小说的局限性。首先是业界生存环境:网络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快节奏的情节推进是不二法门。为了让读者满足,每日一更那是人气网文作者的必修课。牛叉的作者更是能在网站提供月票奖励的日子里,做到2/3/4甚至更多次更新,让读者大呼过瘾。繁荣的背后,是无数作者的熬夜爆肝,用生命透支作品,甚至猝死。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形容网小作者再合适不过了:金字塔尖是少数月入数十万的明星作者,底层则是大量每个月一千来块勉强糊口的“写作工人”。但话又说回来,哪个行业不是这样呢?

其次是小说的质量。网络小说,要的是主角装、飞、水晶宫,稍微严肃,甚至略微偏向文学性的作品一般都会仆街——写不下去,不写了——典型例子是克里斯韦伯,从《天下节度》开始(这个好歹还算完本了),后面的《新顺之钢铁世纪》、《幕府风云》开一部仆街一部,目前连载中的《大明1630》因订阅数太低,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期望和现实差距在于:作者希望从小众向——对了,喜欢类似二月河类“凝重”“苍凉”“浑厚”历史小说——的读者群,获得大众口味作品等同的支持,“对牛弹琴”如今有了更广泛的释义。

Novel和Fiction中文都译为小说,而且在特定场合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Fiction的虚构成分更高,网络小说在文学上,都划入Fiction一类。作者写网络小说,更像和网站编辑一起运营一个互联网产品,需要策划目标受众,适配内容,市场营销,需要从比单纯的“写作”更商业化,更高屋建瓴的看待创作过程中的各个问题。所以,新时代写网小,作者需要更有机的和产品经理——网站编辑合作,给读者更合适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不可避免的,小说内容口水化,套路化会让一些传统人士痛心疾首——就是要求封禁网络小说,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的那一批人。这里套用马云刚说的一句话“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

追求网络小说尤其是穿越类的阅读快感,是因为真实世界不如意,所以需要回到过去改变若干事实——“逃避现实”是也。越是令人糟心的历史时代,“靖康”“崖山”“明末清初”“清末民初”“手撕鬼子”,穿越回去的仁人志士就越多。我们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数千年的旅程,身心都伤痕累累,亟须抚平伤痕,重建辉煌。换个角度,很难想像目前处在世界之巅,正在躺着吃二战红利的美国人会有什么改变历史走向的意愿。

问题来了,看小说,有什么用呢?

欲扬先抑

性价比

和外国的小说比起来,引用reddit上的一句话:

Right now in China, it costs about $0.35 to read 100,000 words for VIP contents. That is very inexpensive in comparison to $9-$15 for a 100,000 words book in the West. “现在在中国花费0.35美元就可以阅读10万字的VIP章节内容,和西方的9-15美元每10万字比起来简直便宜得不像话”

这还是字面价格,中文自带压缩属性——“微言大义”,10万字,《红楼梦》已经完成了1/7,英文版估计刘姥姥还没进大观园呢。拜前文所述的中外市场环境差异所赐,如果《权利的游戏》在国内,马丁老爷子早就被催更得不厌其烦了….

文化先进性和格局

首先,引用一段知乎上的评论作者:卢诗翰:

“神话故事和历史无缝结合,不但大大加强了小说的代入感,还使得中文作者在世界观架构上吊打国外作者。魔戒和地下城系统,其实你自己去翻世界观最初架构,基本都是语焉不详,估计托老也没有想好怎么编。中文这边,西游记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多套架构随你选择,其架构完整性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作者的补充,非常完善。就一个简单的,世界诞生为何,人死后灵魂去哪,国内有好多种说法,但是随便哪套拿出来,整体的逻辑自洽度是非常高的:牛头马面功能,奈何桥系统,孟婆汤补丁,六道轮回算法机制,功德投胎排名机制,应对BUG的谛听系统,热备用的地藏王系统。这些你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国外都是没有的,托老这样的集大成者也只能一笔带过。而且,最恐怖的是拥有逻辑自洽能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年张角就是靠着这个掀翻了400年的大汉朝,才有后面三国鼎立的局面。你说这个太平广记是不是真货!”

然后是格局,一般英文的奇幻类小说,某一圣物、神器就是人类所能企及高度的顶点,琼斯博士拿到圣杯救了老爹,故事就结束了;而按国内的格局,获取神器,这才是第一章内容。后面跟进的是打怪,升级,工业化生产神器,战胜神仙或者命运的桎梏——“屌丝逆袭”是也。

阶级性和进步性

在“民国范”的文学界里,充斥着田园牧歌式的封建价值观:功成名就归隐田园,就是王子和公主的完美结局。拜毛主席所赐,现在的作者比任何时候都更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并不认为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奋斗的重点。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无穷的,劳动光荣这些观念渗透到小说创作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新文学种类,已经呼之欲出。

影响

穿越回去,做得再好,对眼下的困境也毫无帮助。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失去了阅读这一类小说的意愿,但若干佳作具有独特的魅力,还是要列出来:

《1852铁血中华》的作者绯红之月,简直就是网小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老师,如果读者们家里有厌学政治的中学生,可以阅读该作者的一系列作品,寓教于乐,还探讨了未来会怎么样的可能。

《国家意志/雷霆反击》如果对当代中国军事力量不甚了解,本作已经将海陆空天四为一体的解放军硬件完整叙述,如果真实的PLA有作品中我方群像描写的水准……新作《残阳帝国》也是穿越作品,继续支持的原因只有一个:有意思。

《窃明》《虎狼》《伐清》三部曲看下来,发现灰熊猫是在是个妙人:在写《伐清》的过程中去追求某位“可爱的女士”于是强行完本了。当然说他妙是因为从第一部的纯军事向,到第二部描写历史走向的必然,到了第三部,仿佛在阅读一部章回体相声作品,精彩的包袱和段子层出不穷,让人手不释卷。

前面提出了一个“看网小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这就是答案: 如果不能改变过去,起码可以从现在做起,还有可能创造未来。对于一个普通人,当一天的辛苦辗转结束,一章恰到好处的网小,能在僵硬的思维里吹皱一池春水、能让冰冷的心感受一丝温暖、能让苦逼的嘴角泛出一丝笑意、能让人鼓起勇气走入这个良夜,这就足够了。

尾注:

  1. reddit上小说翻译版 https://www.reddit.com/r/noveltranslations/
  2. 知乎上的评论[作者:卢诗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73810/answer/13329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