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的土特产

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趟远门回来,捎带一些当地土特产来馈赠亲友是基本常识。就算从北京去天津,也至少得带回来一盒天津大麻花给办公室的同事们“一合麻花”。联络感情,还是要送点礼品。虽说现在通信方便了,但手机里那些拜年信息,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一盒卖相不错的点心,就算自己不吃,拿来转送也还是能记得“小王送的这大八件不错啊….”

不管怎么说,能给您老拎礼物来面谈的,那关系肯定比电话短信微信打交道的要亲密啊,以后有事儿,想必得按照亲疏远近有个排序。“行胜于言”“知行合一”这种看着字纸感觉高大上的儒家教条,实际操作起来,看着就是那么庸俗市侩。但其中的艰辛和收获,坐在书斋和象牙塔里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得到的?明朝中后期能打的将领不是没有,为什么只有戚少保名垂千古?还不是土特产啥的送得到位嘛!

联想到某地摊文学刊载的秘闻:

周总理面对送来的礼物,总是收下,然后买上价值相等的一份,再回送人家,托的事情不办; 太宗礼收了,托的事情不办…….

蹦掉牙的西瓜子

过去高铁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买土特产要到当地的百货商店,拎到人潮汹涌的火车站,然后在行李架上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目的地。虽然过程辛苦,但并不能阻止人们的互动的热情:因为白酒不能上飞机火车而当场对瓶子吹的旅客比比皆是。现在高铁站已经承担起了一部分当年机场的作用:临走拎上一盒东西,比如在南京南站,就有店员不停往绑做一团阳澄湖大闸蟹上喷水保鲜,鼓浪屿牛扎糖、北京烤鸭、苏州豆腐干什么的在各自的高铁站里也是明星商品,虽说本地人送礼基本不会从这里买。

但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发现北京稻香村的礼盒我并不一定要从北京带走,x东的上海仓库就有货啊,火车飞机这一路的重负,完全可以让更专业的快递公司帮我代劳嘛!于是好像知行合一的负担又少了一点?

其实并没有。

借助改革开放东风火遍全国的傻子瓜子,已经是30年前的老品牌了,在市场竞争的诸多新锐品牌竞争下,能坚持到今天,很不容易。小时候经常吃,现在要送人,又便宜量又足,还有比这好的土特产吗?因为有网购稻香村的成功经验在前,所以并没有自己去店里买。结果把瓜子拎到人家里一嗑——差点把门牙崩掉。

这次买的是西瓜子,而不是傻子瓜子赖以成名的五香葵花子,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是这么大。看来,该撸起袖子亲自上的活儿一样不能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