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是设计到代码的搬运工?(上)
前端是设计到代码的搬运工?(上)
本文讨论前端开发,对,就是做网页和app。
进化史
自古以来,前端工作流都是设计师先出设计图——当然此处设计师会惨遭各方指点江山——再由前端工程师实现,但“实现”所代表的工作方式因公司和团队而异,其间生产力的云泥之别,绝非“实现”两个字所能涵盖….
QuarkXExpress/Photoshop 诞生的年代——1987/1990
这个年代的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绝大多数应用程序还在使用字符界面,但Mac是图形化的啊!所以第一版设计软件都是Apple专用,设计主要是面向海报/印刷品等等。
至于软件UI嘛,90年代那会儿的软硬件支持都差点意思,能有256色和640x480已经惊为天人了,你要是给个设计:按钮下的drop shadow,宽度2px角度215?抱歉,不存在的。直到革命性的Windows 95和对应的Photoshop发布之后,PC上的设计才进入快车道。
Dreamweaver/Firework/Flash
设计真正普及开来,还是要靠2000年的网络泡沫,毕竟传统桌面软件开发者和用户都有限,而浏览器里网页面向的是连大爷大妈都包括在内的普通用户,不知道多了几个量级。
如果按照传统的制作工艺,如此海量的网页猴年马月才能完工啊?所幸当时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支持“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流程,应运而生的Dreamweaver就是凭借和当时主流浏览器IE/NS的完美兼容独领风骚好几年——竞争对手微软的FrontPage最终扑街,就是因为从设计导出最终HTML代码时的质量太糟糕。
而web要求的各种设计少不了图片的装饰,Firework作为和Dreamweaver同公司产品,在“将图片集成进HTML”这个流程里和后者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活儿FrontPage怎么也干不利索),加上现在虽然已经人人喊打但当时人见人爱的Flash,出品公司MicroMedia已经威胁到了Adobe——于是被后者收购了。
手写HTML/Css原教旨主义的复辟
进入web 2.0时代之后,吃瓜群众对网页的美观和易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带着数据做设计”,web 1.0时代的三剑客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无论如何,直接编辑HTML和css总是没有问题的,我就在浏览器里直接看效果。
本来MicroMedia三剑客时代的设计人员已经可以覆盖前端的大部分工作,但随着页面功能复杂化不可避免要引入大量javascript代码,于是前端编码和设计成了跷跷板的两头,渐行渐远。
Sketch上场
iPhone的出现,不仅无中生有创造出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新世界,而且扩展了“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位的工作范围。
Sketch 是一款适用于所有设计师的矢量绘图应用。矢量绘图也是目前进行网页,图标以及界面设计的最好方式。但除了矢量编辑的功能之外,我们同样添加了一些基本的位图工具,比如模糊和色彩校正。我们尽力让 Sketch容易理解并上手简单,有经验的设计师花上几个小时便能将自己的设计技巧在Sketch中自如运用。对于绝大多数的数字产品设计,Sketch 都能替代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 和 Fireworks。
——摘自《sketch用户手册》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在设计和编码上也是合适的。
设计师手里的工具五花八门,Ps/Figma/xd/quark/sketch/axure怎么看怎么有意思,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只能苦逼的把玩npm和浏览器,还要面对“对齐了吗?这都看不出来?”的业务沟通,真是岂有此理!!!
每个前端工程师,都有一颗想当设计师的心。
——否则,他就去做后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