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层级
速度的层级
物理局限
昨天换了光猫,原来最高只能跑8MB/s的网速提升到了44MB/s,顿时有点发懵,不知干点啥才能匹配这么高的网速,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不知所措。
网速第一次打破了我的世界观是在大二时,宿舍部署的百兆网在Maze的P2P多路传输机制下发挥了100%的实力,川岛酱的作品以12MB/s的速度写入硬盘,即便是浏览长街之南——北化同学的窖藏,也能有局域网的八成速度。自此所有同学的校园生活,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一部片子用arj备份珍藏十年成为了历史,大家都有了更广博的见识,相应地,更广阔的胸怀。
我们被各种定律及其代表的各种自然规律束缚在这艘星球状飞船上,这些定律在刀耕火种时代很好地保护了人类文明。但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被工具赋能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不能随时心向往之的滞重。如果可能,全国的小布尔乔亚们都想上午起床,下午去喂伦敦鸽子;工业党们早就想建立木星能源基地,科幻爱好者还想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以及仙女座看看……
宏观层面我们仍然在母星上动弹不得,只能抛出一两个微不足道的飞行器飘向深空。幸好在微观上,掌握了光速的通讯技术之后,上述那些肉身不能至的地点,信息都可以到达。
信息的局限
节点和网络
通讯,需要至少2个节点,在木星和火星上并没有基地的现在,所有到达的信号都只是杂波而已。所有的节点都需要建设,之后诸如“火星每日风景”之类的公众号才能开设并且盈利,产生价值。
这就需要每个节点首先得有人类到达并且生存下来,才能加入“观测-控制”体系。比如“捕鱼儿海”这种比“胡天八月即飞雪”更胡的地方,历史上无数次到达,但没法维护定居点,只能游离于中原王朝的控制之外。而工业革命之后,定居点可以操作了,可惜又没赶上趟儿,搞得现在想贩点水卖卖还被抗议…
而正面例子就是华夏基本盘维护得相当好,形成了全球最大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网络的价值,和节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身在廊坊订购一块和田产的璞玉(好吧基本打眼没跑了)成了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交易。
分辨率
早年网速慢的时候,一张320x240的图片就算高清,一个页面所有资源加总100k已经是服务器带宽和存储的极限。做电商,不太可能用这么点信息让潜在用户买单,所以在时间节点之前的电商,无一例外发展不起来。
信息能提供给用户的分辨率是逐年上升的:
- [0.1Mbps] 2000年,拨号上网,下载门户网首页慢慢看
- [1Mbps] 2004年,魔力宝贝/魔兽世界,MMO网游开始火爆
- [10Mbps] 2008年,Youtube流行
- [100Mbps] 2012年宽带速度,4K视频开始上线;2016年,4G移动网络速度达标,视频直播/短视频开始爆发
- [1Gbps] …
好吧,2019年宽带主流是0.2-0.5Gbps,传说中的VR/AR都还没赚钱,火的还是淘宝带货直播,5G杀手级应用是什么,大家正在尝试……
随着信息传送能提供分辨率的提升,无限趋近于对宏观物体的微观描述,所以——信息传输终极应用应该是瞬移?把一块和田璞玉扫描透了,数字化发到廊坊,用3D打印重建(那会儿可能“打眼”就不存在了,和大人主持的鉴宝节目也没人看了),技术上活体的更有挑战,但得先突破社会伦理限制?
终极天花板——普朗克尺度
探测一个时空的最小尺度,这篇文章写得很清楚:“如果想探测比这更小的时空,你所使用的能量会如此之高以至于它自己会形成一个黑洞”
理论上这是人类文明能做到的极限——传输普朗克尺度的微观粒子——用人话说就是创造世界当神仙。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些工程天花板:计算/存储能力和发射器制作…
大过滤器
我已经开始构思科幻小说,突然想起某网盘vip已经到期了,别说传输微观粒子,传输一张图都费劲(11kb/s),啥也不说了我去搬砖续费vi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