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订阅服务的商业前景
新闻订阅服务的商业前景
今天布隆伯格发帖说苹果的新闻(泛杂志)News+服务卖得不好,一开始2w用户涌入之后现在基本增长乏力,苹果准备将其和音乐/视频服务打包发售。熟悉资产运作的同学一看就有内味儿了:把好资产和坏资产打包以后,以高于均价的价格卖出去。把一大把有用没用的app合在一起当bundle卖也是这个套路,本文暂不讨论资产包的运作和上下游关系,着重讨论一个问题——新闻订阅服务怎么就成了没人要的扔货了呢?
新闻订阅服务的由来
就像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但往上追溯总可以从我国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找到形而上的“蹴鞠”一样,“邸报”在汉朝时就已经有原型,现存最早的邸报文物,是唐朝时归义军的《进奏院状》,又是大英图书馆的馆藏(我为什么要说又呢)。读者是各地官吏,属于精英统治阶层;内容是上情下达,或者各地之间的互通有无。虽然年代久远,但这是本文第一个重点。
转型
而现代报纸起源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工商业大发展,对信息需求猛增,报纸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直到本世纪初,对成功人士的描述里还总会有“一杯茶,一张报”的只言片语。但进入移动互联网年代之后,手机成了纸质出版物的替代品,平面媒体除非能成功转型成各种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Up主,基本都被淘汰了。
即便转型成功,原来的报社/杂志社,也从手握流量和广告主的平台,变成了新平台上的内容提供商,再也不直接接触用户流量和广告主大爹们,心中憋屈只有沦为管道的移动联通电信才能理解。
用户
是原来的用户没需求了吗?当然不是,获取信息的需求永远存在,但“获取信息”这么笼统的需求,直接扔出来做产品是会被市场教做人的。去上市场营销课,首先要学的就是精确定义用户,具体到看新闻的用户,用下面这张图的三个维度可以演示一下:
这个三维绘制的演示图看上去像个电炉丝,实际的模型只会更加复杂,组成定义用户特性的维度也会更多。这里只针对这个简单的模型说道一二:追求“专业深度”信息的用户和追求“娱乐”的用户,在相同“价格敏感”的条件下,似乎是互斥的;专业用户价格不敏感,和娱乐用户正相反;而且专业用户也是要娱乐的……
苹果在决定推出News+产品之前肯定是做过类似的市场分析的,而且条件更为复杂,但联想到他们的Keynote里,用的图形从来都是二维的,比如下面这样:
从来都没有把多个因素放在一起考虑过——当然也不排除加上广告主态度和隐私保护对整体苹果软硬件服务生态的影响之后模型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分析出合理策略——IBM的商业求解器太贵吗?可以试试LEAVES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隐私保护和软硬件服务生态不好建模,和京东在哪选建物流中心这种可以明确条件的问题不一样。总之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复杂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数学问题,但数学问题,也可以复杂到让目前所有的计算机都束手无策。
报纸本身
报纸我们也可以拆开看:像我上大学时为了看许知远的社论,每期《经济观察报》都买的估计很少,最受欢迎的内容还是文艺副刊和各种小道消息充斥的中缝,小道八卦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出了专门的八卦报纸《太阳报》等等。
在网络化之后,原本硬是杂糅在一张纸上的各色内容终于各自归位,演化出了各自对应的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消费者们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真正成就了“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方案
所以我们还是回归到最开始提出的重点:会付费订阅新闻服务的,从古到今,只能是极少数精英人士;另一头,则是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娱乐至上人群,任何试图直接收费的商业行为都会遭遇失败,唯一可行的盈利模式就是将其作为广告投放池,精确用户画像和追踪是必选项。所以苹果的Do not track隐私保护政策,用在小众付费订阅用户群上是很合适的,只是不要幻想这是一个能快速增长的产品就好。
看苹果为News+建造的基础设施(API/对应layout等),明显是为大规模发布准备的,也不排除是虚晃一枪准备当美国版公众号或者头条的可能啊…
而我,不买《经济观察报》已经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