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五岁了,设计软件已经换了人间

今天Figma的CEO发文庆祝公司成立五周年,作为一个从Beta期间就开始玩Figma的五年老粉,真乃“十年一觉扬州梦,自己抠图还恁矬”…

五年河西,五年河东

五年前,Figma版本还是3.3.0,设计界尤其是最吸引眼球的app设计,还是Sketch一统天下;而今天Figma已经淡化了版本概念,使用发布计数器代替——已经是第92个版本,而Figma眼中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在局限与Sketch,在官方网站列出了和如下竞品的优劣分析(主要讲自己优点):

  • Sketch
  • Adobe XD
  • Invision Studio
  • Framer

其中有设计界霸主Adobe重金打造用来免费发售抢地盘的XD,也有同样注重工作流的Invision,还有理念一致,也基于web的Framer,然而无一例外,这些产品的主打功能,都没能强过Figma…

下面分别说一下强在哪里:

设计本身

设计软件,主要功能就是设计操作,体验不好,别的吹上天也没用。Sketch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在macOS上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作体验,从而形成了业界规范——绘制、transform、对齐、缩放,鼠标+键盘给与设计师最大的自由度和最少的心智负担,解放生产力,让人能专注在设计本身从而忘记设计软件的存在,Sketch已经达到了易用和功能性的顶峰.

然而和巅峰Sketch相比,Figma一点不差,使用浏览器达成了原生软件的体验,甚至更胜一筹——在程序员眼里基于WebGL的绘图就是比基于Cocoa控件来得牛逼,用C++写JavaScript就更牛逼了,具体细节可以参考莱哥3年前写的原型/设计跨界新锐-Figma

Adobe XD作为后来者,有强大的Adobe跨平台能力和PS、Fireworks历史积淀支撑,使用体验也处于第一梯队,对Windows的支持更是笑傲Sketch——但也没有超越Figma!

工作流

设计师作为上承接产品理念,下对接程序员实现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工种,特别需要一个工具来完成脱实向虚、以及反向凝虚成实的自我救赎。

标注什么的,再详细有啥用,人家app是能动的,点上去划下来效果是啥,一张平面图能说清楚?三十张倒是没问题,但对接的同事会迷失在设计稿里…

Figma很早就提出了Prototype理念,把设计稿弄成了能动的,这下程序员就不能偷懒不实现动态效果了!而且功能一直在更新,贴近真实app使用,比如最近又添加了“滚动到”功能,联合Figma手机端,以后是不是可以把第一步pitch的程序实现省了,直接上Figma Prototype即可。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创始人是程序员的缘故,Figma对贴近程序实现的理念总能推出契合的功能,比如“组件化”的component,支持“属性+值”的组件variants,简直就是想设计师所想,急程序员所急啊!

团队协作

最后出场最牛逼!3年前我一度因为网速问题停用Figma,今年要么是换了CDN提供商,要么国内开了节点,网速不再是瓶颈之后,浏览器应用天然的优势就显示得淋漓尽致——设计师们可以在同一张画布上共同创作,互相可以看见对方的鼠标指针和拉框上色加圆角等等操作;和程序员可以一边开着zoom语音一边对着设计稿讲像素级还原。

做设计软件的公司有服务端开发的牛人,就是能出这么开天辟地的软件,其他公司这方面没有一个能打的——完全没有互联网应用的基因啊!

实时性堪比网游,对远程办公的团队来说,能解放的生产力是巨大的,完全可以形成另一个工作模式——五年,让“拷贝设计稿文件”成了上古名词,但凡需要协作的团队,接触过Figma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未来展望

因为疫情原因,远程工作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Figma的先天优势决定了会继续一路领跑,如果有一天Figma也会退居二线,那一定是有以上几方面综合实力更强的竞品出现——或者来自其他领域的降维打击…